欢迎来到KTV招聘网!
loading
免费发布信息
·开封 [切换]
    开封KTV招聘网 > 开封热点资讯 > 开封名言/句子 >  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松、竹、梅是著名的象征君子之风的“三友”

    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松、竹、梅是著名的象征君子之风的“三友”

    时间:2022-12-15 00:51:53  编辑:快推网  来源:  浏览:804次   【】【】【网站投稿
    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,松、竹、梅是著名的象征君子之风的“三友”,此处借用其中之二,说心空似竹,貌瘦如松,既以松竹作为人格心态的比照,又借以领悟人生哲理。古人说“竹有君子之道者四”,其一是“中虚而静”,洪应明则借用佛教中“空”的观念,以竹喻心,说明只要对世间之事看得开、看得破,是是非非就都无法萦绕心头。苍松瘦硬挺秀,“貌若古松”常被用以形容得道高人,这样的人自然会忘情于寻常得失,不会轻易被忧愁喜悦困

    在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,松、竹、梅是著名的象征君子之风的“三友”,此处借用其中之二,说心空似竹,貌瘦如松,既以松竹作为人格心态的比照,又借以领悟人生哲理。古人说“竹有君子之道者四”,其一是“中虚而静”,洪应明则借用佛教中“空”的观念,以竹喻心,说明只要对世间之事看得开、看得破,是是非非就都无法萦绕心头。苍松瘦硬挺秀,“貌若古松”常被用以形容得道高人,这样的人自然会忘情于寻常得失,不会轻易被忧愁喜悦困扰。《世说新语》中说:庾亮探访周伯仁,伯仁问:“您近来碰到什么高兴事儿,忽然胖起来了?”庾亮反问:“您近来又碰到什么忧心事儿,忽然消瘦了?”伯仁说:“我没什么忧心事儿,只是清虚日来、滓秽日去罢了!”周伯仁表面是说,自己之所以瘦了,是因为清静淡泊之趣逐日增多,污浊庸俗之思逐日减少,所以人也变得清瘦了。他的言外之意则是说:“庾亮啊,你之所以发胖,就是因为你生活太庸俗、思想太污秽了。”如此看来,在人们的观念中,外貌清瘦与人品修养、人格境界竟然关系不小,时下流行的减肥风岂不又多了一个堂而皇之的理由?

    趋炎虽暖,暖后更觉寒威;食蔗能甘,甘余便生苦趣。何似养志于清修而炎凉不涉,栖心于淡泊而甘苦俱忘,其自得为更多也。

    趋近火焰虽能感到温暖,温暖之后更能感受严寒的威力;嚼食甘蔗能够品尝甘甜,甘甜之后就会感觉其他食物生出苦味。何如培养不慕荣利的志向、坚贞洁美的操行,让炎凉世态都与自己毫不相干;何如在清淡寡味中寄托心灵,把甘甜苦涩一起忘却,如此一来,定会有更多的心得体会。

    【点评】

    靠近火焰取暖,离开火源后更觉寒冷难耐;嚼着甘蔗虽甜,可是之后再吃其他东西,却能觉出苦味。这两种日常经验,也可用于解释人情物态:与其在趋炎附势、饫甘餍肥之后,发现普通生活更加难熬,不如安于普普通通、平平淡淡为好。在我们看来,洪应明追求的这种人生境界,虽有平凡中的安适愉悦,毕竟难免消沉之气。想起另一个吃甘蔗的故事: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每次吃甘蔗,总是先吃甘蔗尾,后吃甘蔗头。有人问他为何这样吃,顾恺之说:“渐至佳境。”生活中有甘甜,有苦涩,也有平淡如水,假如能像吃甘蔗一样自由选择,“渐至佳境”,总好过喝来喝去总是白开水一杯呀!

    逸态闲情,惟期自尚,何事外修边幅;清标傲骨,不愿人怜,无劳多买胭脂。

    边幅:指人的仪表、衣着。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:“天下雄雌未定,公孙不吐哺走迎国士,与图成败,反修饰边幅,如俑人形。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?”后形容不讲究服饰、仪表为“不修边幅”。

    清秀美丽的姿态、悠闲散淡的心情,只期望自我欣赏,又何必刻意修饰外表?俊逸出众的品行、高傲不屈的气骨,不愿意被人怜爱,就无须涂脂抹粉取悦于人。

    【点评】

    “女为悦己者容”,如果无人欣赏,就无心打扮,甚至可能狼狈得“首如飞蓬”了。其实,人在世间的许多活动都有取悦于人的动机,并非只有女子修饰容貌是如此。士子如果不求别人欣赏,照样可以活得潇洒自在。“多买胭脂”的典故出自宋代画家李唐的诗句,反映了艺术创作与大众欣赏品味的关系,诗中说:“云里烟村雨里滩,看之容易作之难。早知不入时人眼,多买胭脂画牡丹。”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李唐,凭借其卓绝功力和艰苦的艺术实践,首开南宋山水空濛旷远、清新秀丽之风,推动了中国山水画史的一次重要转变。可是,缺乏真正审美能力的“时人”欣赏的却是浓色重彩、富丽堂皇的画风,根本无法理解和接受那些标志艺术发展方向的探索之作,所以李唐以讽刺的口吻自我解嘲:早知如此,我还不如干脆多买一些胭脂,轻轻松松地画些牡丹花拿去卖呀!

    满室清风满几月,坐中物物见天心;一溪流水一山云,行处时时观妙道。

    满室清风,满几月色,端坐家中,透过每一物体都能看见天的心意;一溪流水,一山云雾,行在路上,每时每刻都能观察精妙的道理。

    【点评】

    静夜独坐,沐浴着空明的月色、清凉的晚风,品味宇宙人生的真趣;山路闲行,看溪中流水潺潺、山间云雾缭绕,领悟自然变化之理。这里所描写的一切景物,都是空灵的诗意禅境,需要闲适的眼睛去观看,需要宁静的心灵去体会。唐代大诗人王维中年之后就在终南山中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,写了许多充满禅趣哲理的山水诗。“兴来每独往,胜事空自知。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”是其《终南别业》中的名句,描写诗人走到水的尽头去探寻源流、坐在山间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,诗意之中渗入禅意。近人俞陛云说:“行至水穷,若已到尽头,而又看云起,见妙境之无穷。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,求学之义理亦无穷。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妙。”洪应明在流水山云中看到的“妙道”,大约与此类似吧。

    最新便民信息
    开封最新入驻机构
    15535353523